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与私募股权市场结构性变革的交汇点上,资产多元化配置与流动性管理需求持续升温,叠加国家盘活存量的政策导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S市场)的发展迎来重要契机。投中嘉川自2018年起持续关注并记录S市场的发展态势,现正式推出《2025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市场现状,剖析了当前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并提出了前瞻性政策建议,旨在为行业提供全景洞察与决策参考。
海外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交易(Secondary deal,S交易)自1980年代兴起,至今已发展至相对成熟阶段。2024年,全球S市场交易规模为1600亿美元。
我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自2011年起逐渐萌芽,近年来,随着市场存量退出压力的增大,以及海外S基金业绩表现的积极影响,叠加国内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S市场逐步实现规范化与主流化发展。
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份额交易规模同比增长5.5%,达到405.3亿元,但交易数量仍呈现下降趋势。单笔认缴规模在1000万至3000万元的中等规模交易仍是市场主流,且标的基金底层资产数量小于10个的交易占比已连续三年超过50%。这些特征反映出买方对灵活配置与快速退出的需求仍明显偏好。从交易阶段来看,尽管中早期基金仍是交易的主流,但成立8年及以上的中后期基金占比显著提升,反映出投资者在宏观经济波动背景下对资产稳定性和退出确定性的更高关注。
在市场参与者结构方面,非金融企业继续主导卖方市场,但随着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国资已跃居第二大卖方。母基金仍是买方市场的主力,但在IPO周期延长导致存量基金退出压力激增的市场环境下,政策助力和S策略“短周期+高DPI”的特性吸引了国资、S基金、险资、AMC等资本纷纷入场,推动买方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为深入了解市场实践动态,投中嘉川调研了10余家S市场参与者,包括专业S基金管理人、母基金管理人、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险资、AMC及份额转让试点平台等。调研发现,当前S市场买卖双方仍面临多重掣肘。卖方受限于顶层设计缺位、估值定价受限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买方则深陷优质资产稀缺、增量资金短缺以及退出路径收窄等困境。此外,复杂交易的税收机制与交易实质存在差异,导致S交易在税收层面仍存在难题。这些问题表明,S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亟需通过政策完善与机制创新实现破局。
报告还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S交易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包括地方引导基金退出案例、重组接续基金案例以及结构化交易等。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S市场在优化资产配置、提升流动性方面的实际成效,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中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目前正处在认知深化与结构优化的关键阶段。未来,随着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交易生态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参与主体能力的提升,S市场将在优化存量资产配置、提升流动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私募股权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经济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强劲动力。